保税区的形式有哪些

2022年12月27日18:03:59保税区的形式有哪些已关闭评论639

保税区的形式有哪些:1.指定保税区 2.保税货栈 3.保税仓库 4.保税工厂 5.保税展厅。

保税区的形式有哪些

保税区的形式有哪些

1、指定保税区

指定保税区是指为了在海港或国际机场简便、迅速地办理报关手续,为外国货物提供装卸、搬运和临时储存的场所,货物在该区内储存的期限较短,限制较严,运入的货物不得超过1个月,指定保税区是公营的。

2、保税货栈

保税货栈是指经海关批准,由私营企业设置的用于装卸、搬运或暂时储存进口货物的场所。它的职能与上述的指定保税区相同,它是指定保税区的补充,两者的区别在于:指定保税区是公营的而保税货栈是私营的。

3、保税仓库

保税仓库是指经海关批准,外国货物可以连续长时间储存的场所,保税仓库便于货主把握交易时机出售货物,有利于业务的顺利进行和转口贸易的发展。

在保税仓库内储存货物的期限为2年,如有特殊需要还可以延长。

4、保税工厂

保税工厂是指经海关批准,可以对外国货物进行加工、制造、分类以及检修等业务活动的场所。

保税工厂的外国货物储存期限为2年,必要时也可延长,这点同保税仓库,保税工厂相对于保税仓库的优点在于还可加工和制造。

5、保税展厅

保税展厅是指经海关批准,在一定期限内用于陈列外国货物进行展览的保税场所。

保税展厅通常设置在本国政府或外国政府、本国企业或外国企业等直接举办或资助举办的博览会、展览会上,它除了具有保税货栈的功能外,还可以展览商品,加强广告宣传,促进贸易的发展。

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,按照自由贸易区模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保税区:上海外高桥保税区,随后又先后建立了天津港、深圳福田、深圳沙头角、大连、广州、江苏张家港、青岛、宁波、福州、厦门、汕头、海口、深圳盐田港和珠海保税区,使保税区总数达到了15个。

我国的保税区为海关监管区域,不完全等同于国外的自由贸易区(自由港)、出口加工区。

对其政策的制定主要是根据中国国情,同时也参考和借鉴了上述国外类似区域的有关政策和通行做法。我国的保税区在发挥招商引资、出口加工、国际贸易、转口贸易和仓储等功能,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作用。